关于我们

乐事薯片,不带病毒

发布时间:2020-06-23

 

个人零费用代理店+,日收入3000+,可兼职做

6月21日,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出的一则通报,再次触发了公众的敏感神经。

公告称北京大兴区孙村乡某公司共发现8例确诊病例,其中2人曾到过新发地市场采购。综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,考虑为一起与新发地市场相关联的聚集性疫情。这个某公司,就是百事可乐旗下乐事薯片的加工工厂。

薯片不能吃的声音在蔓延。尤其是最近频发的疫情,几乎全部都与食品业相关(包括生鲜流通、餐饮加工、包装食品),北京新发地疫情引发的大食品业危机,空前频繁。

然而深入一个个疫情病例的具体情况,其实可以看出,乐事薯片的病毒传播轨迹,依然是采购员工前往新发地,不幸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病毒。随后,在6月15日首例病例确诊当日,早8点公司便采取了停产停业、产品封存、环境消杀、人员隔离的方式。并将工厂内480人全部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,同时追查密切接触者87名同样隔离观察。

乐事公司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,480名员工和8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为阴性。当然,为了保险起见,这批人仍隔离观察。
貌似到此为止,这场聚集性疫情并不会带给乐事薯片什么影响。确诊病例的范围已经被控制,各方也掌握了病毒传染来源与感染者行动轨迹,这事应该不会影响到乐事什么事。

但是,该公司是一家食品公司,并且是鼎鼎有名的百事旗下公司。公众的不安感受已经不是对薯片,百事的可乐能不能喝,都成了一时间的忧虑。不然,百事中国也不会反复强调,涉事的工厂,只是薯片工厂,不涉及饮料工厂。
无辜的薯片
大家对薯片,甚至对可乐都有疑虑的时候,百事的行动很快。
6月21日通报发布会现场,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集团事务部企宣总监樊志敏,就明确已表示:公司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。
其后,百事先为自己品牌最重要的产品可乐澄清。当天下午18:42分时,百事在微博发文称,该厂只生产小批量的乐事无限罐装薯片,从未生产饮料饮品。而包括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在内的、生产百事可乐等饮料产品的全国各百事各灌装厂迄今为止,并未发现任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
此后,乐事也同步发声,为薯片本身的食品安全辟谣。当天20:19分,乐事官博发文称,世界卫生组织(WHO)以及欧美多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明确指出:由于这些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率极低,从历经了数日运输的产品或包装上感染该病毒的风险极低。冠状病毒通常只通过呼吸或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。我司产品加工过程均经过高温热处理工序,结合严格的GMP管理体系和实践,病毒在整个产品供应链过程存活的可能性为零。
同时,我们也知道,如百事等大厂,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全程自动化+无人体接触的。即就算假设最坏的情况,乐事工厂的8个病例当中,有一个是车间直接加工操作薯片食品的员工,他全身都有防护的工作装——带着手套与口罩接触薯片,薯片被病毒污染的概率可能,其实基本不存在。而薯片本身由土豆制成,经过多道热加工工序,全程也无任何工人会直接裸露双手接触食品,是完全不可能带有病毒的。
还有,我们假设一个同样概率很低的可能性,即有确诊病人接触了薯片的外包装,消费者在吃薯片前,双手接触到了外包装,是不是也可能感染病毒呢?答案同样是:不可能。

因为迄今为止,全国没有任何一起病例,来自接触到的食品外包装。目前也没有一个包装食品的外包装上,包括薯片在哪,检测出病毒的存在。

乐事薯片在武汉和上海的工厂,也是疫情减缓之后,第一时间复产复工的。既无工厂员工感染,也无顾客食用后的感染案例。

按理来说,任何一个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都可以确定,吃薯片是完全安全的。但荒谬的现象还是出现了,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此事所采取的措施,是宁可信其有,不愿信其无。“我不吃薯片,不喝可乐,就绝对能确保不感染病毒”。

环球网近期发布的一篇名为《乐事薯片还能吃吗?》的文章下方,尽管该文全程表明通过薯片传染病毒的概率为零,但第二条热评就与文章内容背道而驰:“这事就跟三文鱼一样,说是能吃,可是你敢吃吗?”

该评论还收获了232个赞。看来相当一部分的人仍认为:“道理我都懂,但我就是不敢吃”的心态。

这种心态,看似是偏见,实则是对食品安全和防疫的因噎废食和原教旨主义偏见。

按照这种程度的怀疑,一切来自工厂的包装食品,都有理论上的风险。大马路上的地面灰尘,难保不会有病毒。空气中飘荡着病毒,谁能绝对保证绝对没有?如果都这么怀疑,那就不是在怀疑病毒,而是在怀疑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了。
凭什么食品来买单?

事实上,从这次北京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这种偏见就出现了。作为一个掌控北京70%以上蔬果供应的超大批发市场,新发地这次起源的疫情,意味着很多食品,以及生鲜、餐饮都会与其息息相关。

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自然是三文鱼。从40多个检测出病毒的环境样本中,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偏偏单拎出三文鱼案板,导致三文鱼成了全国人民抵制“有力铁证”。

尽管其后,多位专家与北京市政府多次表示,三文鱼案板发现活性病毒不能说明任何问题,不能提示三文鱼就是造成这个传播的源头,同时北京剩下所有批发市场中的三文鱼均没有发现病毒的存在。但三文鱼还是在全国各大渠道,尤其是生鲜零售店铺下架。

受其影响,波及最严重的自然是日料店。日料品牌将太无二创始人邢力表示,目前将太无二的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8%。而另一日料品牌村上一屋门店营业额减少了80%。

可是别忘了,中国日料店最多的城市是上海。迄今为止,上海每一个有据可查的确诊病例,没有一个是跟三文鱼有关。无论是就餐的顾客,还是操作的厨师,或是搬运三文鱼的运输工人。

三文鱼不带也不传染病毒,已经从医院原理、生物学原理、流通链路的证据追溯、客观病例溯源、客观事实的逻辑分析等无数个证据上,得到验证。

但是大众和媒体,仿佛都习惯先入为主,同样抱着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心态,在生活的认识与公开的报道中,有意无意的强调食品会带毒。
这个情况,最新一起事件,就是6月17日天津一个餐厅的洗碗工的一起确诊案例。天津市卫健委的官博在公布这起病例时,竟然会强调一句:该患者偶尔负责清洗冷冻海鲜食材。

此文一出,评论纷纷表示:“你看,又是海鲜的问题吧!”

真是令人沮丧。遍布疑点的一起病例(近期没出过天津,却感染了病毒),偏偏又明里暗里把问题带上了海鲜食材。

从逻辑上分析,该员工主要工作是洗碗,只是偶尔负责清洗海鲜食材。如果真的是通过冷冻海鲜而感染的病毒,那么其他专门的洗菜工,专门刀切海鲜的厨师,烹饪海鲜的厨师,甚至搬运海鲜,直接接触到海鲜外包装的员工,这些远远比洗碗工更密集接触海鲜食材的人,怎么一个得病的都没有?

你怀疑B的得病是A造成的,可A经过严格的检测,并无问题。请问,我们还要把B的结果归咎给A吗?

可以看出,这个时间从刚开始,就不应直接将清洗冷冻海鲜食材,这个小频率的行为,作为一个假定的原因去刻意突出。这样不仅违背了事情的真相,还引导大众往误解的跑偏路上越走越远。

万幸的是,还是严格精准的医学检验,澄清了天津这家餐厅海鲜的冤屈。

今天(6月22日)上午,天津官方公布了6月17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病毒溯源的最新发现,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基因测序结果,初步判断还是人传人。

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介绍,通过多次排查发现,确诊病例工作所在酒店的另一名厨师血清IgM阳性,因为该厨师近一个月曾多次赴北京,且在餐馆、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,但此人至今未表现出任何症状。该厨师回津后,与确诊的洗碗工,在工作中有过直接接触。

真相大白了,就是一起常见的人传人病例。只是我们要问的是,为啥背锅的又是食品?还是敏感的海鲜?其中的逻辑荒谬性,实在难以理解。

这种逻辑荒谬性,好比一个确诊病例,同时有打游戏的爱好。那么另一个天天宅家打游戏的人,因为从来不出门,也得了病例。就可以不负责任的认定,打游戏,会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吗?

就是因为媒体的刻意强调,对可能性几乎为零的食品传染途径过分突出。而食品又是和人人有关的基本需求,导致社会加重产生了对食品传染病毒的紧张感。

很多人说,我自己小心点总没错吧!
正常范围内的小心的确没错,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强调,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用食物,包括海鲜产品经过消化道感染的证据。研究显示,新冠病毒传播感染的主要途径,还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间接的接触传播。

当然,为了降低可能的风险,建议在购买食物时,尽量不要接触生鱼、生肉;在日常处理、烹饪、食用食品过程中,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,包括食物处理前后要彻底的洗手;生熟案板分开,以及食物和饮用水要彻底的加热煮熟、煮透;水果需要去皮食用,使用洁净的餐具。

通过上述更卫生安全的处理方法,完全可以起到预防病毒的作用,并对正常餐饮不会造成影响。

目前唯一在食品的疫情传播上,可以高度怀疑感染风险的,其实是生肉。一个是官方提醒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(这个提醒还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,比如切肉的案板和刀的风险岂不是更大?);再有一个,就是德国一家肉品加工厂,出现上千个确诊病例。

无论怎样,那些针对食品的激进的做法并不可取。如扔掉所有的冷冻鱼、肉;通过包装袋上字母追查并扔掉所有北京产地的薯片;市场禁止三文鱼流通……

当然,更多人认为,我做这些事情,我自己又没损失,有何不可呢?同时,餐饮、零售等与食品相关的产业承担的代价,也和自己没关系。

可以,这都可以。但是,一个是非曲直的道理,该明确还是得明确。

(来源:零售老板内参 赵小米)

/template/Home/AllNew/PC/Static